www.avuu.cn如皋文章创新****周到家园网

         
当前位置: 主页 > 程序测试 >

傣族竹楼的文化内涵(2)

时间:2023-03-24 05:54:57 来源:网络整理 转载:www.avuu.cn如皋文章创新****周到家园网
式民居,也即是有名的“竹楼”。而这种干栏式建筑形成也是附近的景颇、德昂、基诺、佤等少数民族的基本建筑形式。 在“竹楼”这种干栏式建筑中,竹篾编的墙和竹

式民居,也即是有名的“竹楼”。而这种干栏式建筑形成也是附近的景颇、德昂、基诺、佤等少数民族的基本建筑形式。

在“竹楼”这种干栏式建筑中,竹篾编的墙和竹子****的楼板有利于通风散热,而下层透风的柱子便于通风防潮和防御****、野兽的袭扰。竹楼具有冬暖夏凉、防潮防水防震的特点。楼室高出地面若干米,潮气不易上升到室内,水也淹不到楼室上。竹楼为四方形,楼内四面通风,夏天凉爽,冬天暖和。 (二) 物质材料因素的制约

西双版纳是竹的世界。进入西双版纳,就可以看到山上山下,溪流岸畔,村前村后,都是碧绿的翠竹。而且,竹的种类繁多,既有挺拔的龙竹,又有诱人的凤尾竹;既有笋甜的甜竹,又有笋苦的苦竹;既有可供观赏的佛肚竹,又有绮丽的黄金碧玉竹;既有可用来煮香竹饭的香竹,又有毛竹、白竹、绿竹、云竹、缅竹、孔雀竹等等。这些竹的大小不一,大的粗如小水桶,小的细如小手指。这些竹子都是建造竹楼的材料。

竹楼是傣族人民因地制宜,创造的一种特殊形式的民居。傣家的竹楼,几乎全是竹的结构。生活在这里的傣族人民,世世代代以竹为材建造住屋。无论是楼柱、楼楞、椽子,还是楼板、楼梯等等,用的都是竹。 傣族竹楼是一种全用竹子建造的二层楼房。柱、梁和屋架结构用粗竹,围墙用竹片编织,剖开的竹子压平做楼板,门、窗也用竹子****,屋顶盖茅草或葵叶编的草排。 (三) 文化传统、习惯等因素的影响

6

傣族实行一夫一妻制,一般由幼子继承,因此子女成家后,即与父母分居,建新房另立门户。所以一般家庭最多三代。傣族的竹楼正是和这种小家庭的要求相适应的。 三、 傣族竹楼的建筑特征

傣家竹楼除了外形优美独特外,寓意也是十分深刻的。具体来说,傣族竹楼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: (一) 典型的干栏式建筑结构

“干栏式”这种建筑形式历史非常久远,在祥云县大波那出土的青铜中就有战国时期的干栏式建筑模型。在晋宁县石寨山和江川县李家山出土的公元前100年至西汉时期的青铜器中,也发现许多“干栏”式建筑模型。在泰国的侬却诏班告文化遗址和越南此部的富永等地,也发现过“干栏”式建筑遗迹。这都说明,此种建筑形式源远流长。

干栏式民居是居住于滇西、滇西南和滇南等气候湿热地区的傣、壮、哈尼、傈僳、拉祜、布朗、景颇、德昂、佤、怒、基诺、瑶、独龙等十余个少数民族民居的主要建筑形式。它最早是南方的百越族群和百濮族群的先民,为适应南方潮湿多雨的气候所创造的。

干栏式建筑,俗称高脚房屋,又称“干栏”、“干阑”、“高栏”、“阁阑”、“栅居”等,其主要特征是分上下两层。底部用木柱、竹柱架空,木桩间形成的空间用竹篱笆分成若干小间;上层与地面距离约5公尺左右,室内铺设竹板,极富弹性。房前有走廊和晒台,房内用竹篱笆隔出堂房和卧室,墙壁也用竹篱笆或竹席编织,便于通风散热。楼室门外有一走廊,一侧搭着登楼木梯供人上下,一侧搭着露天阳台。

7

(二) 合理的功能划分

首先,在整个建筑空间的立体功能分区上,傣族竹楼的区域划分十分科学合理。由于地处湿热多雨的亚热带地区,每座傣族竹楼都设计为一楼一底,上层住人,下层是悬空,八面来风从脚下吹过。使住房最大限度地保持干爽透气,不仅可以防潮,还可免除野兽侵扰,即使到雨季洪泛期也能安居如常。下层空间的功能也很实用,分割成若干的小间,即可用作畜圈、米房,也可堆放杂物。

其次,是楼室内部的布局,一般中间设有一道隔墙,将楼室分为内外两间(也有三至四间者)。外间称为“那晃”(堂屋,一侧设有火塘,是生火做饭、取暖和接待来客之地,有如现代住房的客厅;内间称为“黄暖”,是全家大小的卧室。卧室仅铺厚垫,不用床架,床与床之间大略有距离,以黑布帐子相隔。“黄隔”一般不允许外人进入。外室有窗不大,风能从竹壁隙中透入,即使在夏天也十分凉爽惬意。 再者,傣家竹楼均独立成院,并以整齐美观的竹栅作为院墙。庭院以内载花种果,绿树成荫,一幢竹楼如同一座园林。竹楼周围种植瓜果林木或开挖鱼塘,既可蔽阳遮荫,又是一道天然“围墙”,起到阻止牲畜闯入的作用,并使庭院与建筑、庭院与周围环境相得益彰。 (三)竹楼也有差****

西双版纳傣族竹楼的平面一般皆为方形,但在此基础上有的也有所变化,如曲尺形,凸形等等。竹楼的上层由堂屋、卧室、前廊、晒台、楼梯和铺助建筑(谷仓)等组成。这几部份(除谷仓外),只有晒台不在屋顶遮盖之下。楼下一般每家都置有一个脚臼,作为每天清晨

8

臼米之用,楼下也是放养牲畜的地方。

德宏州傣族(傣泐)的民居建筑也是干栏式竹楼,但在形式上与西双版纳州傣族竹楼不同,这种竹楼以瑞丽县的为典型。

瑞丽傣族的竹楼一般建于院子中部,将院子分为前后两部份,前院从事家务劳动和副业生产,后院种植蔬菜、果树,建有柴棚、畜厩等。竹楼虽然也是干栏式建筑,但底层全部用竹篾墙封闭起来。墙是垂直的,这与西双版纳傣族竹楼的墙脚向内收是不同的。屋顶为歇山式,形式接近汉族瓦房的屋顶,一般用草排或马口铁波楞板铺盖。墙上开窗也比西双版纳傣族竹楼大,采光通风都较好。楼梯一般安在楼外,整个竹楼显得挺拔畅朗,外观类似汉族的楼房。 (四)丰富的寓意

傣族称自己的居室为“很”。“很”是“晃很”的简称;而“晃很”一词又是“烘亨”的谐音。从傣家关于竹楼的建造****,我们便可得知“烘亨”意为“凤凰展翅”,竹楼亦即“凤凰展翅楼”。其屋顶如展翅的凤凰一样轻盈多姿,易于排水,屋檐低且出挑远,能很好地起到遮阳避雨的作用。

竹楼的顶梁大柱是竹楼里最神圣的柱子,它是保佑竹楼免于 灾祸的象征,不能随意依靠和堆放东西,人们在修新楼时常常会弄来树叶垫在柱子****,据说这样做会更加坚固。竹楼里的其他柱子还有性别之分,中间粗大的柱子代表男性,侧面的矮柱子代表着女性。还有“狗柱”、“龙涕”、“白鹭膀柱”、“狗脊梁”、“象舌头”、“猫下巴”之类的叫法,一至延用至今。

9

建造新房是傣家人生活中的大事。建房开始之前,首先要选好地址,下基石。接着要准备好八根主柱。由于整个竹楼都是在这八根主柱上建成,选择柱子的材料就成为一件非常要紧的事。当选好的木材从树林里抬进村里时,村民都要吹号迎接,泼水祝福。八根柱子中还要分出四根“公柱子”和四根“母柱子”,分别以男人的衣服和****的衣服覆盖在柱子上以示区别。建盖房子时,全村人都会来帮忙,这是傣家人的传统。届时,主人要准备丰盛的酒菜招待来帮忙的村民和来祝贺的亲戚朋友。整个气氛就像过节。 四、傣族竹楼的发展历史、现状

傣族竹楼历史悠久,据考证,其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。随着时代的变迁,傣族竹楼也经历了一个复杂的发展变化过程。 (一)相关历史文献记载

傣家人住竹楼,已经有1400多年的历史可考了。唐代樊卓所著《蛮书·名类第四》中曾有简略记述:“茫蛮部落??楼居,无城郭,或漆齿。皆衣青布裤,藤篇缠腰,红缯布缠髻,??妇人报五色婆罗笼。”这里所指的茫蛮部落即今西双版纳一带。《新唐书·南平僚传》中说:“其地多瘴疣,山有毒草及沙虱蝮蛇,人楼居,梯而上,名为干栏”。《西南风土记》说:“所居皆竹楼,人处楼上,畜产居下,苫盖皆蒡茨。”

为什么傣家人都爱住竹楼不愿住平房呢,元代李京在《云南志略》中已经作了答复,该书说:“金齿百夷······风土下湿上热,多起竹楼,居濒江,一日十浴。”原来竹楼的妙用是下可避湿,上可避
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栏目列表
推荐内容